close

 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臺灣“中央社”2日報道,今年是柏林牆倒塌25周年,德國政論家紛紛分析過去25年的國家發展和社會變化。就近觀察,可以瞭解到許多政論家的觀點:統一的德國更有自信,不只東德地區在學習繁榮經濟的資本主義社會理念,西德地區也領受了一些東德保有的德意志民族傳統氣息。
  1989年11月9日晚間,東德政府突然開放東柏林通往西柏林的關卡,阻隔東西柏林近30年的圍牆在一夜間崩塌。急轉發展的情勢推動兩德的統一。
  圍牆拆除25年後,統一的德國力圖實現兩德共存共榮,而東德許多地區重建的成果也的確讓世人看到德國人的決心和毅力。不過,從社會各層面來看,25年來東德西德都在調適,朝向共同共榮的目標邁進。
  統一後首都柏林的發展可以反映出25年來許多方面的演變。歷經二次大戰的戰火摧殘和冷戰年代的東西分隔,柏林是個傷痕纍纍的城市。不過,過去20多年的建設掩蓋了許多舊日的傷痕。
  布蘭登堡城門周遭在25年前是一片荒蕪的邊境中間地帶,而現在卻是建築新穎的總理府、國會辦公室、中央政府部會和美、英、法、俄的大使館,還有最豪華的旅館及名店。
  不只是柏林,包括萊比錫和德勒斯登等東德城市的繁榮也令不少西德城市羡慕。原本就是東德工業重鎮且人文氣息濃厚的萊比錫,過去10年新進人口有5萬之多。
  這裡有重學術研究的大學和BMW大車廠等知名企業的工廠,不少原來居住在德西地區的人也願意到東邊來發展。易北河畔的德勒斯登,地靈人傑,統一之後城市建築修葺一新,已經成為國際觀光客最心儀的德國城市之一。
  其實,德國25歲以下的年輕人,不論在德東或是德西,記憶里並沒有分隔的德國。德國《明鏡周刊》最近曾針對全德16歲到29歲青年進行抽樣問卷調查。結果顯示,這些多數並不曾經歷1989到1990年德國曆史轉折點的年輕人,普遍認為現在東德和西德地區的共同點遠多於差異性。
  不過,從政府的經濟數據來看,東德地區的經濟力仍難達到西德地區的水平。雖然德國政府積極整建東德的基礎建設,許多大企業也在東德設廠,中小企業也愈見蓬勃,但東德地區平均生產力仍只有西德70%的水平,而平均薪資大約也只有西德地區的七成。
  許多經濟學者指出,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,其實東德地區在25年內的成效比起中歐地區其他的前社會主義國家,例如近鄰捷克,已經非常可觀,因為德國政府投註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重整東德的基礎建設。
  德東地區的建設要趕上西德水平,絕非易事。德國最富裕的兩個邦是南部的巴伐利亞和巴登弗騰堡,德國享譽全球的汽車和電子產業多集中在這兩個南部大邦。因此德國人普遍認為,今日的德國,地區發展的差異不是東德和西德,而是東北和西南。  (原標題:德國政論家:統一的德國更自信 東西部仍有差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41leqjk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